close
衝刺循環五大重要工作內容
1 衝刺規劃 → 2 衝刺待辦清單 → 3 每日立會 → 4 衝刺審查 → 5 衝刺回顧
1. 衝刺規劃
- 確認「敏捷速度」
- What:這次衝刺要完成什麼?
- How:何種方式完成此任務?
2. 衝刺待辦清單
- 由產品路線圖(使用者故事圖) → 產品待辦清單 → 衝刺待辦清單
- 用看板管理模式進行
- 由團隊成員藉由故事點去列出的
[題目]
讓開發團隊再衝刺期間可自我管理
3. 每日立會
- 15 分鐘
- 昨天完成、今天預計完成、遇到困難
- 有負責的人才有發言權
- 不會具體解決問題,另行研討商議
- 價值流圖(VSM):目的消除等待時間。分析生產製程、顧客服務流程,找出價值時間、浪費時間,將流程最佳化。
- 技術負債:揠苗助長。為了加速開發,選擇短期開發加速的方案,造成額外開發負擔。
- 在製品(WIP):半成品,要限制在製品數量,這些中有時會造成製程中瓶頸。
*針對瓶頸,要增加任務看板限制的數量,才能使任務快速通過並消除。 - 力特爾法則:
前置時間(等待時間) = 半成品(WIP) x 週期
前置時間(等待時間) = 半成品(WIP) / 吞吐量
*吞吐量 = 系統上平均的到達率與離開率,如某製程每分鐘製作的數量
4. 衝刺審查
- 2~3 小時、衝刺結束那天早上
- 產品負責人(
展現成果)
、敏捷教練、開發團隊、高度關注利害關係人/顧客(驗收審查成果)
- 衝刺審查可不邀請顧客參加,迭代審查一定要。
- 迭代燃盡圖:表達成果與剩餘的故事點。
- 停車場圖(一頁式表單):不同顏色表示工作完成的狀況、每一個項目用進度桿來顯示。
5. 衝刺回顧(覆盤)
- 1~2 小時、衝刺審查那天下午
- 主要是敏捷教練、開發團隊 (No PO - 有的會邀請產品負責人)
- 開始做 - 停止做 - 繼續做
- 回顧與反省、未來學習、成長調適修正、心情
- 回顧會議
- 待辦清單精煉會議(Backlog Refinement):在基於迭代的敏捷中,產品負責人經常在迭代中間的一個或多個會話期間與團隊一起為即將到來的迭代準備一些故事。這些會議的目的是分析足夠多的故事,以便團隊了解故事是什麼以及故事之間的關係有多大。
- Sprint 可以在 Sprint 時間框結束之前取消。只有產品負責人有權取消 Sprint,儘管他或她可能會在利益相關者、開發團隊或 Scrum Master 的影響下這樣做。
- 準備階段(團隊投入) → 收集和共享數據(團隊績效指標、實獲值分析) → 產生洞察力(問題分析) → 做決定(改善、變更達成共識) → 收尾
[題目]
敏捷的持續改進是通過回顧會議⽽實現的,並且⼯作流程也需記錄在團隊章程。
相關筆記及文章(陸續整理...)
PMP相關文章
- 2023 如何自學三個月內考取 PMP 證照(內有群組歡迎一起討論最新考試資訊)
- PMP 如何取得免費 PDUs 並登錄、延長證照期限及費用?
- PMP 資料審查和被抽到 audit 的實際流程及準備方式
- 2024 PMP 考前準備解題影片
- 如何查看PMP台灣考場及考試時間
- 如何領取電子徽章?社群證書證明?
PMP相關筆記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