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敏捷運作架構
1. 三層式架構
圖片出自《PMP 國際專案管理師教戰寶典(第3版) [適用PMBOK第7版(含敏捷管理)]》
2. 五層式架構
主題(Theme) 發布(Release) |
年 |
史詩(Epic) 發起(Initiative) 迭代(Iteration) |
季或月 |
功能(Feature) 衝刺(Sprint) |
週 |
故事(Story) | 日 |
任務(Task) | 時 |
[Tip] 考試有列出關鍵字,請你算這是幾層的架構。
敏捷運作流程
1 正式發起敏捷專案 → 2 產品願景盒 → 3 識別重要利害關係人(人物誌) → 4 使用者故事 → 5 影響地圖 → 6 產品路線圖(使用者故事地圖) → 7 產品待辦清單
1. 正式發起敏捷專案
- 發布專案章程,任命敏捷三大角色。
2. 建立產品願景盒(產品盒)
- 初步擬定產品目標、特色。
- 利益相關者嘗試以營銷人員可能在包裝盒上描述產品特性和優勢的相同方式來描述解決方案的各個方面。
圖片出自《PMP 國際專案管理師教戰寶典(第3版) [適用PMBOK第7版(含敏捷管理)]》
3. 識別重要利害關係人
- 人物誌(Persona):探討誰、基本資料、需求、價值、對於功能的渴望。
4. 建立使用者故事
- 將人物誌「設身處地」的想像自己是使用者,思考對產品功能的需求。
- As a Role, I want Function. So that Business Benefit.
- 強迫辨識相對應的使用者群組,已說明需求是有商業利益價值的。
5. 運用影響地圖(Why、Who、How、What)
圖片出自《PMP 國際專案管理師教戰寶典(第3版) [適用PMBOK第7版(含敏捷管理)]》
- Who:延伸為人物誌(Persona),讓團隊可以更近一步了解相關利害關係人。
- Why:更可提供排序 Backlog 的相對參考值。
- 黃金圈理論(由內到外):為什麼(WHY)推動的目的 → 怎麼做(HOW)如何提供服務 → 做什麼(WHAT)提供的具體產品或服務
圖片出自《PMP 國際專案管理師教戰寶典(第3版) [適用PMBOK第7版(含敏捷管理)]》
6. 建立產品路線圖(使用者故事地圖)
- 溝通的工具:使用者會遇到什麼問題?用什麼方式解決?
- 運用「使用者故事、影響地圖」再加以分解。
圖片出自《PMP 國際專案管理師教戰寶典(第3版) [適用PMBOK第7版(含敏捷管理)]》
7. 建立產品待辦清單
- 舉行發布規劃會議:產品負責人邀請敏捷教練、開發團隊。
- 進行刺探(Spike):短時間的快速試驗,發現風險低的方法。
- 進行故事點估計:敏捷(規劃)卡牌(修改後的費波那契數列)、故事點(費波那契數列)、T-shirt 尺碼分類法。
- 開發者有以下卡片顯示:2、13、40、40 和 100:投票給最小和最大數字的開發人員使用“肥皂盒”來解釋他們得出估計值的原因和方式。開發人員然後再次投票。
- 相對估算(敏捷式):T-Shirt 尺寸、故事點、規劃鋪克牌。
- 排定任務優先級:
- 狩野紀昭/狩野分析(Kano)二維模式 ⭐
- 魅力品質 (attractive):顧客意想不到且創造高度滿意度的品質要素。ex 客戶未要求未期待的額外功能
- 一維品質 (one-dimensional):與顧客滿意度呈現線性關係的品質要素。ex 明確指定的需求
- 無差異品質 (indifference):顧客不敏感、不重視的品質。ex 有沒有做都沒關係
- 必要條件品質/反轉品質 (must-be):產品一定要具備的功能。ex 做好是應該的,沒做好會引發不滿、做很好也不會被讚美
- 莫斯科排序法(MoSCoW) ⭐
- 能辨識最小可行性產品(MVP),把最主要的需求納入
- Must Have:必備的 ex 汽車方向盤、輪胎
- Should Have:應該具備的 ex 冷氣、音響
- Could Have:可以需要的 ex 定速、360度環景
- Won’t Have:暫時沒需要的 ex 自動駕駛、電動車
- 相對排名(配對比較分析)
- 100點方法
- 狩野紀昭/狩野分析(Kano)二維模式 ⭐
- 確認敏捷管理的速度
- 敏捷速度 = 故事點 / 衝刺(sprint)工期
- 穩定與持續的速度,每個衝刺的時間和是固定的。
- 1~4 週,2 週最為常見。
- 完成規劃
- 擬定發布規劃、迭代規劃、衝刺規劃的流程、步驟、時間盒的工期,最後產出發布版次的產品待辦清單。
- 每個時間盒持續時間不同,時間盒中的流量取決於 WIP 限制中的功能數量。
- MVP, MBI, MRF, MMR, MMF
- 最小可行性產品(MVP):學習上的投資。快速發佈到實際市場,檢驗市場需求透過回饋修正,再次發布改良過後的新產品,避免「完工目標移動」造成產品拖延上市的狀況。
- 最小商業價值增量(MBI):對於(商業)價值的投資。專注於尋找可以添加到產品/服務以改善業務的最小價值。得到了MVP的相關資訊時,有了比較清楚的產品構想與想法時,用這個方式去看是否能夠得到相對應的(商業)價值。
- 最小可發佈功能(MRF):
- 最小市場化功能(MMF):它是一種技術,用於識別產品中可以交付給客戶以展示價值的最小功能部分。
- 最小市場發佈(MMR):MMR其實就是集合的MBI。它縮短了每次發布之間的上市時間,從而在增量基礎上宣傳價值。
- 部分公司不喜歡少功能進行上市,在時間與成本是主要考量前提下,公司讓大量的MBI面市,以減少產品上市期程。
- 資料來源:PM 里長伯碎碎念#9 以實例解釋MVP、 MBI、MMF、以及 MMR的四角關係
相關筆記及文章(陸續整理...)
PMP相關文章
- 2023 如何自學三個月內考取 PMP 證照(內有群組歡迎一起討論最新考試資訊)
- PMP 如何取得免費 PDUs 並登錄、延長證照期限及費用?
- PMP 資料審查和被抽到 audit 的實際流程及準備方式
- 2024 PMP 考前準備解題影片
- 如何查看PMP台灣考場及考試時間
- 如何領取電子徽章?社群證書證明?
PMP相關筆記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